首页 > 实用范文

某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汇报

时间:2024-02-15 23:30:35
某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汇报(全文共5420字)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某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汇报

根据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为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某县按照“政府主导、行业落实;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的工作宗旨,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严格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细则(2020年版)》有关要求,分别从组织领导和管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基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等方面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考核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6家,其中县级二级医院4家(含一所民营二级甲等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3家,乡镇卫生院19家;130个村卫生室,5家民营医院,47家个体诊所;全县设置基层中医馆13所,中医诊所5家。

二、主要工作成效

自省级评审通过后,我县始终坚持以创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认真贯彻各项中医工作政策,在改革中突出中医优势,在卫生健康服务中突出中医特色,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加大中医份量,有效提升了中医药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康复保健、疾病防控等领域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发挥积极作用,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中医药网络日益健全。县中医院作为全县中医药工作的“龙头”和指导中心,科室健全,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2019年6月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县医院设有中医科和康复科,县妇计中心设有中医科,卫计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中医药工作的监督。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1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基层中医馆,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80%村卫生室和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规范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全县形成了以“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中医药网络。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对口支援、人才招聘等不同方式,全面加强我县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县中医院每年派出不少于3名中医类医师,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先后举办8期乡村医生适宜技术培训班,轮训村医510余人次;各乡镇每年派出1-2人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连续3年共招聘中医、中西医结合及中药专业本科生15名。全县中医药人员 13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人,中级职称人员26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6人,中药专业27人。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以县中医院为例,2019年,中医药门诊服务量达到67024人(次),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比例达30%,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比例达30 %,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门诊比例13.2 %。13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0所村(居)卫生室、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所中医诊所均能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中医药特色优势日益明显。2019年,镇村两级约161246人次的门诊服务中,有49825人次接受过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四)中医药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对申请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将中医业务开展作为准入条件之一,推动中医工作。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及医保报销范围,对住院使用中药汤剂与针灸项目补助比例提高10%,鼓励群众看中医用中药。

(五)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目前,我县 65岁及以上老人管理人数为 65029人,接受中医体质辨识的人数为44554人,目标人群覆盖率为68.51%;0-36个月儿童按月应服务人数为11131人,接受中医调养服务儿童人数为7248人,目标人群覆盖率为65.12% ;Ⅱ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分别为28159人、68164人,接受中医健康管理分别为11685人、34310人,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为53.52% 、50.33%。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工作列入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深化医改重要指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中医药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健康、医保、财政、发改、人社、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建立了由县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组织,全力支持创建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倾斜,特别是县财政,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扩大了中医药事业经费占卫生健康事业经费的比重。三是充实了中医管理工作机构,在县卫健委设立中医药管理股,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县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四是制定了《某县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联动、专家指导、基层实施、群众评价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制定了落实措施,健全了中医药工作考核制度,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县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做好自评自审工作,召开协调推进会,对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决策和改进。

(二)完善服务网络,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始终把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放在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首位,突出工作重点,优化中医药资源,基本形成了“龙头领先、枢纽中联、基础扎实”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一是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加快中医药阵地建设。支持县中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骨伤科、肛肠科);县中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60项,推广应用各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达20余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达20余种、常见中医适宜技术达15种。2019年6月,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同时,县妇计中心开设了中医科。二是以规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为突破口,夯实基层中医药基础。近年来,13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开设中医科门诊、针灸推拿科、理疗科、中药房等科室,配备中药饮片达300种以上,增加中医病床,配备针灸、火罐、刮痧板、针灸挂图、颈腰牵引床(椅)、电针治疗仪等不少于6类的中医诊疗设备,开展拔罐、刮痧、熏洗、颈腰椎牵引等系列服务,中医药特色氛围浓郁。三是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村卫生室网底建设。136个村卫生室(站)全部配备针灸器具、火罐、刮痧板以及针灸挂图、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其中105个村卫生室能够开展规范操作针刺、推拿、拔罐、灸类等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其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成药均在50种以上,96%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30%,基本满足当地村民中医药服务需求。全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积极融入医共体改革。县中医院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牵头医院,带领2个乡镇卫生院组成紧密型医共体,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紧抓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帮扶我县中医院的契机,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协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技术交流,提升业务能力。县中医院组建专家团队,具体指导乡镇卫生院在医共体改革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保障基层中医药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县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发展,实用为主,普遍提高,终生教育”的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方针,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一是积极组织各级各类中医药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举办的管理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近3年,共培训中医药管理人员超过100人次。二是在人事公开招聘中注重招聘中医药人员。近3年在公开招聘、现场招聘中共招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5人。三组织12名在职人员参加省及滁州市举办的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和转岗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和中医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四是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近3年,共派出中医药进修人员到省市医院进修学习 10 人次,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专业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学习近40余人次,村卫生室(站)从事中医药人员到县中医院进修中医适宜技术120余人次。五是鼓励支持10余名基层中医药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采用学术讲座、远程教育、师承教育、临床进修等多种形式,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学习。三年来,全县有12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历教育获得了本科文凭,有18名获得了大专文凭。六是依托县级中医院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举办中医适宜技术班,努力提高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中医药服务水平。七是支持青年中医通过技术职务晋升提升水平。近3年共有6人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20人取得中级职称。六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学会平台作用,活跃中医药学术氛围。近3年,被省级市级以上中医药学会选为理事、委员共28人。组织会员撰写中医药论文12 篇。 5人取得《传统医学医术确有专长证书》、 8人获得《中医药一技之长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8人参加安徽省《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考核。 2名中医药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目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临床、口腔、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达到29.77%。所有中医药人员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治、护理常见病、多发病。

(四)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中医药适宜技术因其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一些非药物、非手术疗法,费用相对低廉,对于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以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抓服务能力提升,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一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突破口,围绕卫生健康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服务功能,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制定了《某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指定县中医院为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同时依托县级培训专家,承担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为蓝本,选择实用性、针对性较强,容易掌握的技术进行培训推广,三年共举办培训班6 期共培训600余人次。二是着力提高中医药治疗参与率。县中医院采取综合绩效激励措施,鼓励积极使用中医药服务临床,非药物疗法应用率达 12%以上,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60%,中药饮片处方比例达 30%。县医院中医科普遍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门诊处方占处方总数30%以上。全县中医药服务特色优势明显增强。

(五)发挥中医治未病传统优势,推动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一是大力弘扬中医“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制定并实施中医药保健方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县中医院成立中医“治未病”科,对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实施监测、指导。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居民健康体检情况,开展中医体质辩识、慢性病患健康管理等服务。目前已建立中医体质辨识档案55120份;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制定多种中医健康指导方案,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适时更新;制定中医药保健处方,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指导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活动。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不少于6次的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不少于5次的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在病房、候诊室、接种候诊室、孕妇学校等场所循环播放中医药宣传片,城乡居民的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教育。采取在县电视台及多种自媒体开设中医药专题、健康教育专栏,开展中医药义诊,赴老年大学授课,印发《九种体质辨识》、《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中医药健康普及知识》等,向广大群众广泛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健康素质。三是大力推进中医药预防传染性疾病。各基层医疗机构不定期深入学校、社区、企业进行预防技术指导,印制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宣传资料和预防处方,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借鉴国家推广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突出中医药的文化特点,在医疗机构内设置中医特色的环境氛围,利用中医药宣传专栏、中医文化格言、中医小贴画、中医药宣传横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宣传工作。同时结合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系列活动,为群众宣讲中医药防病基本知识,让居民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提供义诊咨询,现场体验针灸推拿、特色保健等中医传统技法,并通过大篇幅的科普展板,让基层群众能多接触中医、了解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理念。通过多种形式,使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据初步调查,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到85%。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县自2019年申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评审到今天迎来国家级评审考核,始终坚持以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中医药服务的内涵,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因财力有限,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难以满足需要;二是中医药人才相对短缺,特别是乡、村两级中医药人员医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部分青年中医受西医观念影响较深,对中医理论信念动摇,不用中医思维看病,脱离了辨证施治的根本原则,中医学术精髓和特色不能得到有效继承。四是对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优势和特色宣传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重点对乡、村两级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中医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培养和选拔一批中青年中医药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建设一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中医专病专科,努力推进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为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保障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新的贡献;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运用中医药技术对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逐步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率。

2020年10月26日

《某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工作汇报(全文共542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